河北教育出版社《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新书分享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9.15 点击量:?

近日,河北教育出版社《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新书分享会在北京清秘阁画店成功举办。本书作者胡烟、青年学者林瑞君、青年画家宰其弘、资深媒体人毛东红、《文艺报》总编室副主任李晓晨以及《北京晚报》编辑曾子芊等嘉宾受邀出席。大家从美学、文学、绘画等角度就本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以美学的思维、诗化的语言、哲学的视角引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100幅中国古画,将历史的烟尘、作画的机缘、如画的人生娓娓道来。每篇散文都透露着对人生的思考,于不经意间给人以启示,使人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


活动现场,胡烟重点解读了明代仇英的《独乐园图》、南宋毛松的《猿图》、清代金农的《秋林共话图》等传统中国画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如《独乐园图》以精细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隐逸文人悠闲自得的形象,展示了中国文人用自然治愈人生失意的独特心境;《猿图》中的猿面目低垂,好像正在进行某种思考,体现了毛松独特的审美视角;《秋林共话图》立意极简,却令人萌生出寻找知己的念头……窗外雨声潺潺,伴随着胡烟轻言妙语的解读,大家仿佛被带入了中国画那悠远、深邃的意境之中。

胡烟说:“这不仅是一场读书的分享,更像是大家一起完成的一种仪式。我们在这里交流关于中国画的想法,探讨中国艺术的魅力及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好像更能够接通文脉,更容易走进艺术家的世界。”

活动现场,各位嘉宾就《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一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享。毛东红指出,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对中国人来说,山水还是一种精神符号,代表着人们对于理想栖息地的向往。因此,“见山”这个书名起得特别妙,胡烟的解读能引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画的内涵和精神内核。宰其弘认为《见山》一书充分展示了中国画的魅力,给身为画家的自己带来了很多启示,书中介绍的多种看画的方式和角度,也让他重新认识到绘画的价值。

青年学者林瑞君博士表示,胡烟在书中以真诚的态度表露了自己从古代画作中获得的关于生命的思考。在李晓晨看来,《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是一本可以放在案头、书桌、枕边,经常去读的书,因为它会带给读者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启迪和教育。作为《北京晚报》的编辑,曾子芊早就读过胡烟的文章。她觉得胡烟的文章就像拉着你的手,坐下来跟你聊天一样。即使你不懂画,它也能让你明白这幅画好在哪里,而且经常有一下子写到你心里去的句子。

活动现场还有很多读者慕名而来。在互动环节,大家纷纷讲述了从胡烟的文字中收获的感动,并就中国传统绘画对自己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版权所有:开云(中国电子)·KAIYUN官方网站

冀ICP备11021998号-1

地 址: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

技术支持: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