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上开出的生命之花!听拄拐讲课34年的“燕赵最美乡村教师”讲述自己的写作故事

发布时间:2024.10.24 点击量:?



  “我的拐杖走在/雨后的乡间土路上/总是陷得老深……被踩疼的春天每叫一声/我的拐杖上/就开出一朵花……”10月19日,在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全民阅读·周末读书分享会”上,邯郸市广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邯郸市作家协会理事、广平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冯东海做客广平新华书店,分享了自己创作的诗集《拐杖上的鸟语》。

  “燕赵最美乡村教师”拄拐讲课34年



冯东海分享自己的诗集《拐杖上的鸟语》


  “人不应该只有眼前的现实生活,还应该有诗意的精神世界。我平时喜欢写诗,用诗歌来记录生活中难忘的事情以及个人的心路历程。”在本次活动中,冯东海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分享了写作的初衷和心得。

  1972年,冯东海出生在广平县南张村一个普通家庭。幼年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行走,拐杖成了他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冯东海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从阅读和写作中汲取勇气和力量。他在《书是我的另一把拐杖》中写道:“手里的拐杖哐当摔倒在地上/我瘦瘦的身体/快要倒下的时候/正好被一首诗歌/搀住……”1990年,冯东海成为村里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后来调到了广平县特殊教育学校。长时间拄着拐杖站立教学,造成他脊柱和左腿侧弯变形,拄拐的右臂腋下更是磨得满是红泡,疼痛难忍。为了不影响教学,他在讲台旁边放了一个凳子,每次疼得厉害时,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捶打右臂、按摩左腿。

  就这样,他在讲台上站了34年,为无数学生点亮读书梦想,被评为“燕赵最美乡村教师”。冯东海说:“生命中多了一把拐杖,却让我失去了很多,不过人生中的困难和厄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能够磨炼我的意志,让我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强大。”

  《拐杖上的鸟语》收录170余首诗歌

  “拐杖说,插在荒野/我就是一棵树/我把拐杖紧紧地抱在怀里/脚趾也生出根来”“雪白的粉笔/在乌亮的黑板上碎步轻移/如焦墨中的一束百合”……冯东海靠一把拐杖的搀扶躬耕在三尺讲台上,他用一颗诗心去发现生活中的善和美,把教学生活中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用诗歌记录下来,字里行间体现了他对生活、对学生、对亲人的挚爱深情。

  一场大雨把冯东海困在学校整整五天,上课学生把他背到教室,一日三餐都是年迈的母亲送到学校,他根据这段经历写下了《母亲肩头的雨声》;洗头的时候,他无法双腿叉开把头低下,只能坐在小凳子上,一手扶着拐杖,一手向头上撩着水花,水老是往脖子里流,学生看见了来帮忙,他充满感情地写下《洗头》;看到一位在雪夜为乡亲维修家电的残疾人,他有感而发写下了《雪地上的脚印》……

  《拐杖上的鸟语》一书是冯东海多年来诗歌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收录了他在《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华诗词》《西湖》等诗歌刊物发表的诗作170余首。他的诗充满了爱的温度和诗的质感,有独到的发现和表达。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刘向东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东海把诗歌当作进入生活、认识生活、阐释生活的重要方式。他的诗,大体上就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写自己的代课生涯和学校、学生的,另一部分是写他熟悉的村庄的。仅仅写到他赖以站立的‘拐杖’这个关键词,诗中就有近二十处。”诗人鲁侠客认为,拐杖上开出的花,是生命之花。在冯东海的诗中,拐杖的涵义更深邃更丰盈,它丰富了命运之诗的色彩与厚度。




  活动现场,部分读者朗读了书中这些用爱写就的诗歌,很多人情不自禁红了眼眶。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他们结识了这位不平凡的老师、诗人,更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他们将以冯老师为榜样,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不屈的精神面对人生中的风雨,成为更好的自己。


版权所有:开云(中国电子)·KAIYUN官方网站

冀ICP备11021998号-1

地 址: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

技术支持: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