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教育出版社“故事里的成长能量”丛书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活动特别邀请本书作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徐玲与广大读者见面,分享创作心得。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资深出版人刘海栖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河北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并致辞。
丛书出版,将家长关心的成长痛点植入故事
徐玲在儿童文学领域深耕多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成长主题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喜爱。她的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桂冠童书奖等众多重量级奖项。“故事里的成长能量”丛书是徐玲与河北教育出版社携手推出的一套校园小说,以校园和家庭为背景,用自然、生动、流畅的笔触,讲述了一系列与成长有关的故事。丛书包括《和烦恼说再见》《勇敢做自己》《努力去争取》《快乐交朋友》4册,每册都蕴含着善良、勇敢、自信、乐观的种子,是送给孩子的心灵成长书。
这套书延续了以往徐玲作品“温情与成长”的主题,集文学性、可读性与功能性于一体,将家长关心的成长痛点植入故事。丛书的四个故事都采自校园,原汁原味、丰富有趣且意蕴深长,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找到共鸣。
作者分享:始终思考如何让故事好看、温暖、有力量
在新书发布会上,徐玲分享了创作这套书的心路历程。她表示,在创作“故事中的成长能量”丛书时,她对自己提了三点要求,首先故事必须写得好看、温暖,让孩子获得愉快而美好的阅读体验。其次,努力呈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写他们在乎的事情、他们的所思所感,既体现群像,又展露个性。最后,不回避当下小学教育和孩子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文学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以故事的方式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希望对孩子有所启发。
专家评价:书写孩子真实的故事,展现作家责任担当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资深出版人刘海栖对这套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目前反映校园的儿童小说很多,但徐玲的作品却有她独到的地方。“她深刻理解孩子,她的作品能为读者带来新鲜与新奇之感,让人耳目一新。”刘海栖指出,首先这套书的书名指向很明确。其次,丛书故事不仅细节丰富,而且悬念迭起。
以丛书之《努力去争取》为例,作者如同剥洋葱般层层递进,最终展现出故事的核心——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些都充分展现出作者独特的风格和才华。刘海栖表示,如何去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如何融入社会、和谐共处,徐玲在故事中把这些问题解决得很好。同时,徐玲尝试转变当下一些普遍存在的教育理念,比如“有尊严地退出”一节,给读者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孩子从小有缺点、有损失不要紧,这些可能是他将来最大的收获。
方卫平教授认为,徐玲没有回避这个时代孩子成长的课题,而是认真思考并在写作中融入孩子成长中应该塑造或建构的心灵品质,如善良、包容、自信和合作等。同时,她还努力将这些能量思考与文学追求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方教授还指出,徐玲的写作流畅生动、鲜活有力,在故事设计上做了很大的努力,每部作品都有完整的故事构架和人物刻画,展现了她作为作家的责任担当、智慧和创造力。
现场互动:在读书后进行系统整理,珍惜阅读成果
除了文学创作之外,徐玲还长期致力于阅读推广,在二十多个学校和社区设立了“徐玲公益书屋”。在互动环节中,徐玲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她强调,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且每本书都有其独特的阅读方式。她建议孩子们在阅读后进行整理,即对阅读的整个过程、思考、收获以及困惑进行系统梳理与记录。徐玲认为,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整理将成为孩子们无比珍贵的财富。
徐玲认为:“在阅读中,最大的成本并非书籍的定价,而是我们投入的时间。生命由时间构成,因此如何珍惜自己的阅读成果显得尤为重要。”要鼓励孩子们对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都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将阅读的价值最大化。长此以往,孩子们将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