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工人文学史》:带你感受文学视角里的中国工人阶级

发布时间:2025.01.23 点击量:?

  工人是近代工业发展的产物。随着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官办资本兴办厂矿以及少量商办企业的出现,中国出现了第一批产业工人。伴随着工厂生活的普遍以及工人规模的增大,在小说、戏剧、诗歌等创作中,开始出现反映工人生产生活的作品,不同的工人形象跃然纸上。

  为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工人文学发展的轨迹、面貌和成就,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中国工人文学史》一书。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从鸦片战争后中国产业工人的兴起到当今时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新风貌,以作品题材为板块,将中国工人文学作品细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篇章,将不同时期的工人文学作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以文学史的形式为中国工人阶级立传的新篇章。




《中国工人文学史》上卷:小说篇

  《中国工人文学史》一书分为上、下两卷,约百万字,上卷具体讲了工人小说的来龙去脉,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分别从工人小说的发端、二十年代的小说、“十七年”的小说、新时期的小说等不同时间节点分别展开论述。

  此外,作者还为工人文学的专属作家独立成章,详细讲述。如全书的第六章《草明》讲述了被誉为“一生写工人的唯一中国女作家”的草明的创作。书中写道:“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草明的文学成就不算突出,以致有的文学史著甚至会遗漏草明的名字。然而在中国工人文学史上,草明的贡献和地位则是十分突出的,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草明(1913—2002),原名吴绚文,出生于广东顺德县桂洲乡的东村,那里盛产蚕丝,缫丝工业比较发达,周边村镇有很多小工场、小作坊。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草明产生了文学的灵感,她最初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有一些作品就描写了一些离开顺德的缫丝工人在外地打工的凄惨生活。



工人小说作品剪影

  

《中国工人文学史》下卷:诗歌、戏剧、散文篇

  下卷分为诗歌、戏剧、散文三大部分。其中诗歌篇涵盖了“五四”时期的反映工人运动的诗歌作品、三十年代诗歌、四十年代诗歌、九十年代诗歌等。本书收录的诗歌不仅仅局限于工人作家创作的诗歌作品,还有其他阶层的反映工人生活的优秀诗歌作品。如,有“农民诗人”称号的农民诗人臧克家先生,也创作了一些真实反映工人生活的诗作,《炭鬼》《洋车夫》《歇午工》分别描写了煤矿工人、人力车夫、普通工人阶级的生活场景等,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戏剧篇继续以时间为脉络,并穿插介绍代表人物,如特设一章专述田汉先生。



反映工人生活的诗歌作品


  随着话剧在国内的引入,中国人开始用话剧这种舶来品表现生活,描写工人阶层的话剧应运而生。作为中国话剧的奠基者之一,田汉不仅发展、壮大了中国话剧,在30年代从事左翼戏剧运动期间还创作了数量较多的工人戏剧作品。散文篇同其他板块类似,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对作家、重要作品基本情况的详细介绍,又有对作家作品特色价值的评析,可谓角度多、站位高。



工人题材话剧剪影


  本书完成了对百年来中国工人文学的全景式叙述,是一部中国工人文学的百科全书。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勇推介此书时表示:“无论是从中国工人文学的叙述时间长度,还是所涉及作家作品之多,抑或所涉及地域之广、文学体裁范围之宽,这本《中国工人文学史》都可以称作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工人文学史。”


版权所有:开云(中国电子)·KAIYUN官方网站

冀ICP备11021998号-1

地 址: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

技术支持: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