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每朵在潜水时见识了奇异的海底世界和五彩斑斓的珊瑚。因为无意中碰断了珊瑚枝,她心怀愧疚。每朵和哥哥认识了珊瑚保育专家曾阿姨,了解了保护海洋和珊瑚的重要性。在担当海洋保护志愿者的过程中,他们确立了自己的理想,也领悟了爱和悲悯,懂得了人生要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作品以“种珊瑚”的故事为主线,在富于诗意的讲述中,揭示了珊瑚与生态的关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书写了海洋生态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主题。
近日,本书责编、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吴倩倾情回顾了出版过程中的一系列挑战和收获,写成的编辑手记被《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刊发。她表示:“我所收获的,除了这本沉甸甸亮闪闪的书,还有一颗愈加坚定的、为孩子们做好书的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套图书背后的故事。
用心歌唱,终会闪光
——《珊瑚在歌唱》编辑手记
近年来,海洋题材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主题方向。2023年,河北师范大学的李浩教授向我社推荐了作家王棵的新作《珊瑚在歌唱》,这是一个关于“种珊瑚”的故事。它敏锐地把握了时代主题,鲜明地表达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吁、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具有向上向善的明亮色彩。大家都感到,这是一块璞玉,有着上好的质地,但需精心雕琢。社里决定倾力打造,组建了以总编辑孙卓然为主导的由精干编辑组成的团队,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与作者王棵的接触沟通很顺畅。王棵老师对自我要求很高,这部作品在《人民文学》发表后,他已按照图书出版的要求进行过修改。但编辑团队朝着精品打造的目标和方向,在审阅稿件后,从情节设置到人物刻画再到文字细节,方方面面又提出了修改意见。王老师再一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和调整,作品的故事结构更紧凑,人物性格更鲜明,主题也更突出了。
作者到三亚珊瑚礁研究机构采风
为了让作品有更好的呈现,社里邀请作者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西瑁洲岛珊瑚自然保护区采风,近距离观察珊瑚形态,听取珊瑚研究和保护工作者的讲解;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生物学家李新正作为科学顾问审定全书的文字和插图内容。书中人物麦叔叔手拿珊瑚残枝给大家讲珊瑚知识,李老师在最后给麦叔叔补上一句话:“现在最要紧的是把这些残枝放进海水里,尽快送到珊瑚专家手里,珊瑚离开海水久了,会死掉。”为后面兄妹俩带着珊瑚找地方种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对插图中出现的小丑鱼,李老师指出,小丑鱼只出现在海葵中,而不会与其他珊瑚共生,避免了画面上出现的知识性错误。身为科学家,李老师为我们的这部儿童文学作品花费了许多心力,他的严谨令我们十分钦敬。
在配图方面,经过多方寻找比较,我们找到了合适的图画作者杨博和一梦,又邀约了童书界的资深设计师陈泽新老师做装帧设计。为匹配作品文学性与科普性相结合的特点,内文插图采用了细腻写实的笔法,同时又具有空灵唯美的色彩风格。为了还原珊瑚的真实品种和样貌,我们还购买了相关的科普读物寄给绘者参考。最终的书稿中,每一幅图的细节都经过了多次的审视和推敲,尽力呈现出作品文字的感觉。
距离计划出版的时间很近了,但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想尽己所能做到最好。我们一面审校书稿,一面陆续拿到专家们反馈回来的审读意见。此前王棵老师已经数易其稿,而新的意见似乎总在产生,我能体会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我甚至感到自己也在承受着那样的压力。是的,一部作品从稿件慢慢长成一本书,我们对它投入了心力,也付出了感情。编辑与作者一次次讨论、梳理那些意见,不断调整细节,交流讨论的通话常常一打就是几十分钟,对细节有了想法哪怕在深夜也要留言。这其间有击节叹赏,也有争论碰撞。无论如何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也都存着真诚的心,沟通的过程正是大家彼此认识的路径。那段日子虽不算长,却如过山车一般,甘苦悲欣历历在目。当新书终于摆在眼前,每个人都很激动,一遍遍翻看抚摩,仿佛抚爱一个新生的孩子。
责编和美编到印厂盯印,编辑过程中的部分书稿和样书
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但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我们辛苦做出来的引以为傲的好书,要让更多读者看到。围绕图书的一系列宣传活动拉开了帷幕。2024年3月26日,以“唱响新时代的海洋生态之歌”为主题的作品研讨会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
在雄安新区举办作品研讨会
随着宣传推广活动陆续展开,《珊瑚在歌唱》走入了公众的视野,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好评。《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客户端、《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人民政协报》等权威媒体都对图书进行了评论和报道。图书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国好书”2024年3月推荐书目、2024央视《读书》精选年度好书等书目和榜单,荣获年度桂冠童书、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奖项。
为《珊瑚在歌唱》奋斗的日子,是我编辑生涯中一段无比丰沛的时光。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尽了最大努力去争取最好的呈现。现在那些疲累、沮丧、喜悦、幸福、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时刻,都成为难以忘怀的记忆。我所收获的,除了这本沉甸甸亮闪闪的书,还有一颗愈加坚定的、为孩子们做好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