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中国国家版本馆、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发起的“文瀚雅集”第三期活动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举办。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中国国家版本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李国荣,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斌贤出席活动。中国国家版本馆副馆长徐中煜主持活动。 此次雅集聚焦“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展陈了民族文物古籍收藏家、阜新蒙医药研究所所长、阜新市政协文史馆馆长海春生,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学藏文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民族文献收藏家张双福,河北古籍文献收藏家郑顺通,云南古籍文献收藏家、修复师张衡等带来的90余件多民族文字典籍珍品,搭建起一场贯通古今的中华民族文化文明对话。展品涵盖吐蕃敦煌写本、蒙元西夏文刻本、清代七宝写经等珍稀版本,涉及满文、蒙古文等十几种语言文字。20余位来自辽宁、云南、内蒙古、河北等地的民族文献收藏家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族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等在京馆藏、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进行主题分享、专题研讨。 研讨交流中,与会专家、藏家就在新时代如何推进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整理研究、活化利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表示,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利用体现了民族工作与文化工作的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高度重视,民族古籍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希望多方合力共同把流传下来的古籍文献收藏好、保护好、传承好,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中华文明的延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雅集活动中,“文瀚雅集云展厅”带领大家通过多媒体数字形式对往期活动进行了回顾。古籍收藏家、修复师张衡,现场展示了大理国大宝六年梵文砖“湿纸上墨、墨不透纸”和将古籍、文物保护技艺创新应用于普洱茶防伪的传拓技艺。在“蜡墨拓体验”活动中,“宅兹中国”“滇王金印”“滇南草本”等主题拓版受到现场观众的欢迎。古琴演奏家李可现场倾情演奏《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经典古琴名曲。丰富的活动内容为大家奉上了一场文化艺术交流盛宴。 此次雅集还吸引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代表前来观摩学习。中国国家版本馆、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相关部门及子公司负责人参加活动。 “文瀚雅集”是由中国国家版本馆与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联合打造、《中华版本学刊》《藏书报》共同承办的常态化版本收藏交流品牌活动,迄今已举办三期。活动旨在接续中华雅集传统,为广大藏家、专家学者增进了解、携手合作搭建桥梁和纽带,通过“版本展示+晒书鉴赏+座谈交流”的方式,推动版本征集、版本收藏、研究出版、宣传推广、文创开发,助力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