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文艺出版社推出《西柏坡100个经典瞬间背后的故事》:影像与史料结合,铺开壮阔画卷

发布时间:2025.04.09 点击量:?

  近日,花山文艺出版社推出《西柏坡100个经典瞬间背后的故事》。这部历时四年编撰的著作,通过影像与史料的结合,为读者铺开一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壮阔画卷。




  在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一些摄影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相机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记录下了诸多见证伟大历史的瞬间,成为今天回望历史、汲取奋进力量的生动教材。

  走进西柏坡历史陈列展览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映入眼帘。这些照片将经典瞬间定格为永恒历史,向后人直观地呈现着那段红色岁月。许多来西柏坡参观的游客经常在这些历史照片前驻足、深思,脑海中形成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些照片是谁拍摄的?拍摄时的环境及历史背景是什么?其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西柏坡纪念馆研究人员从西柏坡历史展览和馆藏资料中精选了100张经典照片,查阅了大量历史工具书和红色摄影图集,以及当事人及后人的口述回忆文章,找寻照片的拍摄者,深入解读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编写了《西柏坡100个经典瞬间背后的故事》。

  书中的照片关涉的时间跨度长,内容多样,有晋察冀军区领导人在平山县工作的场景,有平山子弟踊跃参军参战的场面,有“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照顾伤员的场面,有解放石家庄庆功大会上的精彩瞬间……这些珍贵的照片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细节。从100幅照片及相关文字中,读者可以细读西柏坡通电后的逸事,《团结就是力量》的诞生始末,“倾家荡产支援前线”背后的感人故事,进京“赶考”路上的见闻等内容,重温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精彩书摘

  图片父母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拍摄时间:1942年2月

  拍摄地点:河北省平山县南庄村

  拍摄者:沙飞

  照片内容

  照片名为“父母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是刘汉兴参军的场面,是中国抗日摄影史上的经典瞬间。

  背后故事

  刘汉兴,1921年2月生,平山县南庄村人。1942年春,志愿义务兵动员中,他在哥哥、共产党员刘载兴的影响下报名参军。在刘汉兴去区里参加入伍大会前,他的父母、新婚妻子王金莲和四弟在家门口为他送行,这一场景被《晋察冀画报》的记者沙飞拍摄下来。沙飞又跟随刘汉兴拍下了他骑着骡子从南庄村到区里开会、和妻子一起在黄泥区入伍大会会场、与其他入伍青年背枪等一组照片。

  以“父母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命名的这张照片,画面生动和谐,人物情感自然,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内心喜悦和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跃然而出。照片上,英俊的刘汉兴胸前戴起大红花,在自家的院子里和父母告别,父母把光荣花拿在手里。临行前,刘汉兴的母亲还在嘱托着,妻子则露出依依不舍和羞涩的微笑,不谙世事的小弟弟也钻到镜头里凑热闹。

  这张照片发表于1942年《晋察冀画报》时事专刊,入选“晋察冀边区第二届艺术节展览”。在抗战最为艰苦的阶段,刘汉兴参军的这组照片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随着一次次展览,迅速传遍了整个边区,为激励无数家庭送亲人参军报国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




  朱良才送别戎冠秀

  拍摄时间:1944年2月

  拍摄地点:河北省阜平县北崖村

  拍摄者:汪洋、周郁文

  照片内容

  照片名为“朱良才送别戎冠秀”,反映的是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在晋察冀边区召开的边区群英大会上受到尊重的真实场景。照片发表于1944年3月《晋察冀画报》第五期,1946年收入《晋察冀画报》丛刊《八路军和老百姓》。

  背后故事

  戎冠秀是远近闻名的拥军模范,是村里的妇救会主任,带领村里的妇女支持丈夫、儿子参加八路军,还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军队;鼓励全村多交、交好的公粮,带头为子弟兵做军鞋;组织妇女将负伤的八路军,从战场上用担架抬到后方医院……一切支援八路军打击日、伪军的后方保障工作,她都积极主动,尽心尽力。

  为此,在边区群英大会上,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亲自将写有“子弟兵的母亲”并贴着戎冠秀半身像的光荣旗赠给戎冠秀,还在大会上号召边区全体人民向她看齐,广泛开展学习戎冠秀拥军运动。

  同时,朱良才还代表军区、边区政府,向戎冠秀赠送了银牌、布、铁锨、犁、镐、奖金和一头栗色大骡子。朱良才还在参加大会代表的热烈欢呼声和掌声中,亲自将骡子的缰绳递到戎冠秀的手上,让戎冠秀骑到骡子上,由他亲自牵着骡子的缰绳,接受全副武装的八路军指战员的夹道欢送。珍贵的瞬间,被晋察冀画报社的同志们精心记录下来。


版权所有:开云(中国电子)·KAIYUN官方网站

冀ICP备11021998号-1

地 址: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

技术支持: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